參觀云漢村劉氏宗祠
中山市沙溪鎮(zhèn)云漢小學 五(3)班 周靖洋
7月4日清晨,云漢小學的求是報告廳內(nèi)熱鬧非凡,香山少年報校園通訊站(沙溪)助力“百千萬工程”行動計劃首發(fā)儀式在此隆重舉行。作為小記者團的一員,我攥著采訪本的手心微微發(fā)熱,既期待又緊張。儀式結(jié)束后,我們沿著云漢大街前往劉氏宗祠,開啟了一場穿越時光的探訪之旅。
推開厚重的木門,喧囂瞬間被隔絕在外。劉氏宗祠正廳呈“回”字形格局,天井中央的青銅香爐里,三炷檀香正裊裊升騰,將陽光染成淡金色的霧靄。
“這位是劉鈞楠爺爺,云漢村的‘活歷史’。”陳校長介紹道。循聲望去,劉爺爺拄著拐杖向我們走來,眼角的皺紋里盛著歲月的故事,“這兩座祠堂有兩百年啦,梁柱上的書畫浮雕,都是當年村民們一鑿一斧、一筆一墨刻出來的。”

隨著劉爺爺?shù)闹v述,宗祠的磚瓦仿佛都活了過來。他指著東墻的族譜,細數(shù)那些熠熠生輝的名字:茅盾文學獎得主劉斯奮、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劉逸生、書畫名家劉依農(nóng)、彩瓷工藝革新者劉新鏞,還有二戰(zhàn)中屢建奇功的劉國英……每念到一個名字,他的聲音就添一分自豪。陽光透過雕花窗欞,在這些名字上投下細碎的光斑,像是歷史在輕輕頷首。
采訪本上已經(jīng)記滿了字跡,可我總覺得還有太多故事沒來得及記下。走出宗祠時,檀香的余味仍縈繞在鼻尖。我忽然明白,這些祠堂不只是磚瓦搭建的建筑,更是一代代人用智慧與風骨鑄就的精神家園。作為新時代的少年,我們不僅要讀懂這些歷史,更要守護好這份傳承,或許這就是“百千萬工程”里最動人的青春注腳。
指導老師: 黃曼萍
編輯 汪佳? 二審 陳彥? 三審 江澤豐